回首頁創價學會中文網創價e購樂繁體簡體  


首頁 > 大辭典檢索結果
詞語
顯示件數
 1   2  [ 3 ]
迹門理之一念三千
[ji1 men2 li3 zhi1 yi2 nian4 san1 qian1] 在<法華經>迹門方便品第二,約於十如實相,而闡說的一念三千法門。「本門事之一念三千」的相對詞。迹門所說的一念三千法門,由於教主是始成正覺之佛,尚未明示佛之本因、本果、本國土,只是在理論上教示一切眾生成就十界互具、一念三千當體的可能性,故稱理之一念三千。 御 書 覆四條金吾書其一(第一一六○頁) 
常用之一念三千
[chang2 yong4 zhi1 yi2 nian4 san1 qian1] 不揀時、處、所緣,以觀自身的一念三千,或於現前的諸法而觀見三千具足。天台大師所說觀念觀法的修行。<修禪寺相傳私注>云:「於行門之一念三千有三重。一、常用之一念三千觀,二、別時之一念三千觀,三、臨終之一念三千觀。常用之一念三千者,不簡時處所緣,或觀前念為三千具足,或緣現前境界為三千具足。若觀道成就之輩,即生開天命。觀道未成就之輩,由觀念勝緣,必生十方淨土之佛世界,重修一念三千觀,得入佛心三昧」(傳第五卷第八六頁)。 文段集 觀心本尊抄文段(第四五四頁)
理之一念三千
[li3 zhi1 yi2 nian4 san1 qian1] 謂約於<法華經>跡門方便品第二的「十如實相」而說的一念三千。以方便品第二的「所謂諸法,如是相、如是性、如是體、如是力、如是作、如是因、如是緣、如是果、如是報,如是本末究竟等」(法第一一六頁)為依文。跡門只是在理論上闡示一切眾生成就一念三千當體的可能性,故稱理之一念三千。於本門如來壽量品第十六,以本因、本果、本國土等三妙合論所闡明的一念三千,則稱為事之一念三千。然而,與文底下種獨一本門相對時,<法華經>的本跡二門皆成理之一念三千。<本因妙抄>云:「問云:壽量品文底一大事之秘法如何?答曰:唯密之正法也。秘之、秘之!不逾一代應佛之域,既是理上法相,故一部俱是理之一念三千,跡上之本門壽量也,使理解此事,稱作脫益之文上。文底者,久遠實成之名字妙法,不涉餘行,直達正觀,事行一念三千之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也」(第九一○頁)。 御 書 百六箇抄(第八八九頁)
理具之一念三千
[li3 ju4 zhi1 yi2 nian4 san1 qian1] <法華經>文上脫益的一念三千。一往是指天台大師所立跡面本裏的理之一念三千,但若從文底秘沈的事之一念三千來看,本跡二門皆屬於理之一念三千。 御 書 本因妙抄(第九○六頁)
理性所具之一念三千
[li3 xing4 suo3 ju4 zhi1 yi2 nian4 san1 qian1] 一切眾生原本於理性上本然具有的一念三千。謂理之一念三千。指一切眾生在本性上原本內具的佛性。<三大秘法抄>云:「底下凡夫,理性所具之一念三千歟」(第一○六二頁)。
理具之一念三千
[li3 ju4 zhi1 yi2 nian4 san1 qian1] <法華經>文上脫益的一念三千。一往是指天台大師所立跡面本裏的理之一念三千,但若從文底秘沈的事之一念三千來看,本跡二門皆屬於理之一念三千。 御 書 本因妙抄(第九○六頁)
理性所具之一念三千
[li3 xing4 suo3 ju4 zhi1 yi2 nian4 san1 qian1] 一切眾生原本於理性上本然具有的一念三千。謂理之一念三千。指一切眾生在本性上原本內具的佛性。<三大秘法抄>云:「底下凡夫,理性所具之一念三千歟」(第一○六二頁)。
臨終之一念三千
[lin2 zhong1 zhi1 yi2 nian4 san1 qian1] 臨終時的一念三千之觀法。謂於臨終之際,唱念南無妙法蓮華經。日本傳教大師從道邃和尚所受四箇相傳(一心三觀、一念三千、止觀大旨、法華深義)中的一念三千之一。大石寺第二十六世日寬的<觀心本尊抄文段>引用<修禪寺決>之文(傳第五卷第八六、一一五頁)云:「臨終之一念三千者,彼文三十一云:『一念三千有三重。一者常用之一念三千,二者別時之一念三千,三者臨終之一念三千也。乃至臨終之一念三千觀者,妙法蓮華經是也。妙即一念,法即三千,是故與一念三千,名異義同。臨終時,應專心唱南無妙法蓮華經』。又、第四法華深義下五十六云:『一家諸義,離妙一名,不更有別體之一心三觀、一念三千。唱妙名,即一心三觀、一念三千也。何云妙名無觀心乎』」(文段集第四五四頁)。於末法今時的臨終之一念三千觀,即是信御本尊,唱南無妙法蓮華經。
還歸本理一念三千
[huan2 gui1 ben3 li3 yi2 nian4 san1 qian1] 還歸(歸命)於萬象本源之理的事之一念三千、南無妙法蓮華經的御本尊。謂受持三大秘法的御本尊。 御 書 御義口傳(第七六四頁)
 1   2  [ 3 ]

版權所有 © 創價學會 使用條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