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首頁創價學會中文網創價e購樂繁體簡體  


首頁 > 檢索結果 > 諸宗問答抄
第397頁
諸宗問答抄
佛之本意,若闇於教相而言法華之法門者,是如所云『雖讚法華經,還死法華心』也。其上,如「若弘餘經,不明教相,於義無傷。若弘法華,不明教者,文義有闕」之釋,須知天台法門之建立,尤以教相為本。是以,如所言,無次第,不簡偏圓,不辨邪正而說法門之人,不可信受!此天台之嚴誡也。如是之無知者,仍濫引天台之釋,是何其淺陋也」。
  但、天台教相所立三種之中,根性融不融相下,立有相待妙、絕待妙之二妙。相待妙之下,又有釋約教、約部之法門,判佛教之勝劣。約教之時,一代之教,分藏通別圓四教,就之而判其勝劣時,判為「前三為粗,後一為妙」。藏通別之三教,嫌之為粗教,選後之一教,取為妙法。此時,猶許爾前權教之當分得道,且以華嚴等之佛慧與法華之佛慧,稱其為等,而云只今「初後佛慧,圓頓義齊」等,作與之釋。雖然,約部之時,一代之教,分作五時,配於五味,即立華嚴部、阿含部、方等部、般若部、法華部,判「前四味為粗,後一為妙」,作奪之釋。而奪之釋云:「細人粗人,二俱犯過。從過邊說,俱名粗人」。此釋之意,謂華嚴部既亦說別圓二教,圓方云是佛慧也。方等部亦說有藏通別圓之四教,圓方亦是佛慧。般若部亦說通別圓之後三教,其圓方亦是佛慧。
  而華嚴兼說別教之贗說,被嫌為是雜有惡者之佛慧。方等部之圓亦為帶有前三教贗說之佛慧,般若部之圓亦是帶有前二粗贗說之佛慧。如是佛慧之名雖同,從於過邊,而稱為粗,下為惡圓教之佛慧。依此而於四教判真實之勝劣時,釋為「一往,三藏名為小乘;再往,三教名為小乘」,一往時,二百五十戒等阿含三藏教法門,悉簡捨為小乘之法。再往之釋時,將三藏教及稱作是大乘之通教、別教,合此三教皆作小乘之法,本朝智證大師於其法華論記之書中,作此判釋也。

御書名 聖壽 對告眾 著作地
諸宗問答抄 34 三位法師日行
版權所有 © 創價學會 使用條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