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首頁創價學會中文網創價e購樂繁體簡體  


首頁 > 檢索結果 > 一代聖教大意
第422頁
一代聖教大意
五常為修羅之引業,三歸、五戒為人之引業,三歸、十善為六欲天之引業。有漏坐禪是色界、無色界之引業,五戒、八戒、十戒、十善戒、二百五十戒、五百戒之上,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觀,是聲聞、緣覺之引業,五戒、八戒,乃至三聚淨戒之上,發六度、四弘之菩提心是菩薩也,佛界之引業。藏通二教不見佛性之論述,但菩薩之發心云佛性。別圓二教,論眾生之佛性,但別教之意,不論二乘之佛性。爾前圓教,附於別教,不見二乘佛性之論述。此等皆為粗法也。
  今之妙法者,說此等十界互具時,名妙法。云十界互具之事,十界之內,一界具其餘之九界,十界互具,為百法界。玄義二云:「又一法界,具九法界,則有百法界」。
  法華經無別事,十界因果,已明於爾前之經,今是定十界因果互具之法門耳。爾前經意,有說菩薩可成佛,聲聞不得成佛,也有說菩薩喜而聲聞歎,人天等是思所不及之經。或有二乘欲斷見思以出六道,菩薩特意不斷煩惱,欲生六道,以利益眾生。或見菩薩之頓悟成佛,或見菩薩多俱低劫之修行,或說凡夫往生之旨,見其非為菩薩、聲聞,不知人之不成佛為我之不成佛,人之成佛為我之成佛,凡夫之往生為我之往生,聖人之見思斷為我等凡夫之見思斷,如此過四十二年矣。
  而今經談十界互具時,聲聞自調自度之身,具菩薩界,不修六度萬行、不經多俱低劫之聲聞,孰料具得諸菩薩苦修無量無邊難行道之功德,聲聞稱作菩薩,而責人之獄卒、慳貪之凡夫亦稱作菩薩。佛亦居因位,攝於菩薩界,雖是妙覺而為等覺也。藥草喻品說聲聞云:「汝等所行,是菩薩道」。又有云我等雖未行六度,而為六度滿足菩薩之文,經云:「雖未得修行六波羅蜜,六波羅蜜自然在前」。云我等不受一戒是持戒者之文,經云:「是則勇猛,是則精進,是名持戒,行頭陀

御書名 聖壽 對告眾 著作地
一代聖教大意 37
版權所有 © 創價學會 使用條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