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首頁創價學會中文網創價e購樂繁體簡體  


首頁 > 關鍵字檢索結果 > 十法界明因果抄
第454頁
十法界明因果抄
  第八、緣覺道者,有二:一、部行獨覺,在佛前如聲聞習小乘法,持小乘戒,斷見思,成永不成佛者。二、麟喻獨覺,在無佛之世,見飛花落葉,作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觀,斷見思,成永不成佛之身。戒亦如聲聞。此聲聞、緣覺,云二乘也。
  第九、菩薩界者,於六道凡夫之中,有輕自身重他人,以惡向己,以善與他為念者。佛為此人,於諸大乘經,說菩薩戒。於此菩薩戒有三:一者攝善法戒,所謂八萬四千法門願習盡。二者饒益有情戒,度一切眾生之後,自欲成佛是也。三者攝律儀戒,欲一切諸戒盡持是也。演華嚴經心之梵網經云:「佛告諸佛子言:有十重波羅提木叉。若受菩薩戒,不誦此戒者,非菩薩,非佛種子,我亦如是誦。一切菩薩已學,一切菩薩當學,一切菩薩今學」。言菩薩者,除二乘之一切有情也。如小乘之隨戒有異,菩薩戒不爾。一切有心,必授十重禁等。持一戒云一分菩薩,具受十分名具足菩薩。故、瓔珞經云:「有受一分戒,名一分菩薩,乃至二分、三分、四分;十分名具足受戒」。
  問云:除二乘之文如何?
  答云:梵網經列受菩薩戒者云:「若受佛戒者,國王、王子、百官、宰相、比丘、比丘尼、十八梵天、六欲天子、庶民、黃門、婬男、婬女、奴婢、八部、鬼神、金剛神、畜生,乃至變化人,但解法師語,盡受得戒,皆名第一清淨者」。於此中無二乘也。方等部結經之瓔珞經亦無二乘。
  問云:二乘所持不殺生戒與菩薩所持不殺生戒,差別如何?
  答云:所持戒名雖同,持狀與心念永異。故戒之功德,亦有淺深。
  問云:異狀如何?

御書名 聖壽 對告眾 著作地
十法界明因果抄 39
版權所有 © 創價學會 使用條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