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首頁創價學會中文網創價e購樂繁體簡體  


首頁 > 關鍵字檢索結果 > 十法界明因果抄
第455頁
十法界明因果抄
  答云:二乘不殺生戒,永不思還六道,故無化導心,亦不思成佛菩薩,但作灰身滅智之思。譬如燒木成灰後無一塵。故此戒譬瓦器,破後無用故。菩薩不爾,發饒益有情戒,持此戒故,見機造五逆十惡,雖同犯,此戒不破,還彌全戒體。故、瓔珞經云:「有犯不失,盡未來際」。故以此戒譬金銀器,完持之時、破時,永不失故也。
  問云:持此戒之人,經幾劫成佛乎?
  答云:瓔珞經云:「未上住前......若經一劫二劫三劫,乃至十劫,得入初住位中」。文意於凡夫持此戒,云信位菩薩。雖然一劫二劫,乃至十劫之間,沉淪六道,經十劫,入不退位,永不受六道苦,云不退菩薩。未成佛,還入六道無苦也。
  第十、佛界者,於菩薩位,以發四弘誓願為戒。三僧祇之間,修六度萬行,斷盡見思、塵沙、無明三惑成佛。故、心地觀經云:「三僧企耶大劫中,具修百千諸苦行,功德圓滿遍法界,十地究竟證三身」。於因位持諸戒,至佛果位莊嚴佛身。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,即是戒功德之所感也。但至佛果位,戒體失。譬如華成果,無華形。故、天台梵網經疏云:「至佛果乃廢」。
  問云:梵網經等大乘戒,許現身造七逆並決定性之二乘乎?
  答云:梵網經云:「若欲受戒時,師應問言:『汝現身不作七逆罪耶』?菩薩法師,不得與七逆人,現身受戒」。如此文,七逆之人現身不許受戒。大般若經云:「若菩薩,設恆河沙劫,受妙五欲,於菩薩戒,猶不名犯;若起一念、二乘之心,即名為犯」。大莊嚴論云:「雖恆處地獄,不障大菩提。若起自利心,是大菩提障」。如此等文,是於六凡授菩薩戒,於二乘加制止者也。嫌二

御書名 聖壽 對告眾 著作地
十法界明因果抄 39
版權所有 © 創價學會 使用條款